2ds

中原这些书画村

2022-08-11 10:34:00 来源:网络    阅读量:8441   

文章摘要

“是农民拿起锄头,放下锄头得到青。”前几天,有记者走访中原,发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:日益富裕的农民,已经把精神追求看得比柴米油盐更重了。并利用传统文化的丰厚土...

“是农民拿起锄头,放下锄头得到青。”

前几天,有记者走访中原,发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:日益富裕的农民,已经把精神追求看得比柴米油盐更重了。并利用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培育经济增长点,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。

来吧,大家,跟我来,看看周围的村庄。

中国“画虎”第一村

在村子外面,是一片绿色的玉米地。在村子里,成群的老虎画有着优雅的魅力。

这就是被誉为“中国第一画虎村”的河南民权县王公庄村。这个村画虎收入过亿!

向村里望去,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铺展开来。但房屋的白墙黛瓦,绿色的勾线,古色古香的“画家楼”蜿蜒舒展,古朴典雅。

2022年恰逢虎年。“新订单源源不断,画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。”“四小老虎”之一的王公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峰忍不住笑了。

从70岁的老人到淘气的孩子,王公庄的村民们都喜欢上了“老虎”。他们可以用钢笔画老虎,从三尺老虎的头到五福的画,一千只老虎和一个长卷。

今天的王公庄“骑”着老虎奔向小康社会。90%以上的画都是固定制作出售的。北京、广州等城市的绘画市场都有卖“民权虎”的摊位,近一半作品出口日本、孟加拉等国。

在这个只有1300人的小村子里,会写字画老虎的有900多人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人,省级美术家协会会员68人,市县美术家协会会员200余人。“我们经常互相学习,取长补短,研究新的绘画方法!”王建峰说。

通过不断创新,他们创造了自己的工笔与油画相结合的创作方式,以增加老虎毛的质感,使画作更加逼真,并努力专注于市场需求和客户的审美要求。

8月10日上午,记者在村民辛永红的画室里观察他的绘画:我看到他的手在勾画线条。瞬间,一只华丽的老虎呼啸而出,王者之气跃然纸上。他告诉记者,这段时间,他经常通过网络视频与村里的同行讨论交流,也向外地的同行请教,“学到了很多网络平台卖画的新技巧”。

为了壮大“老虎经济”,发展“老虎文化”,该村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,以绘画产业为基础,成立了农民画合作社,与国内电商平台对接,着力打造以乡村旅游为主的王公庄文旅度假区。

中国“牡丹画”第一村

有个传说叫“纸上花开”。宣纸缓缓铺开,阵阵墨香扑鼻而来。色彩搭配,墨水和素描,丰富多彩,吉祥和丰富的牡丹来生活。

在洛阳市金梦区平乐社区,活跃着1000多名牡丹画家,辐射和带动着2300多名高校毕业生、返乡农民工、农村富余劳动力等各种群体的牡丹绘画爱好者。,年创作画作50万幅,年销售收入过亿元。

“色浓而淡,墨湿而干,形疏而密,每一笔看似随意,实则蕴含章法……”正在桌子上画画的老人面带微笑和我们交谈。

他就是平乐牡丹画的代表人物郭泰森。1983年,首届洛阳牡丹花会拉开帷幕。郭和郭泰安两兄弟,被五彩缤纷的牡丹园深深地震撼了。

在有着良好艺术功底的郭泰安的带领下,郭泰森开始创作牡丹画。然后,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两人去了白马寺景区卖画。“不小心卖到‘缺货’了。”郭泰森回忆道。

“画牡丹能赚钱!”消息很快传遍了平乐社区,村民们争相学习美术,经过多年的发展,这个社区涌现出了一大批农民画家。

如今,平乐牡丹画创意园经过改造升级,具有了宏伟的汉魏风格。周围有100多个画家的工作室,整个公园从空中看起来像一朵盛开的牡丹花。

“一画一亩粮,拿着画笔奔向小康。”40岁的陈是一个家庭主妇,她的两个孩子把她拴得紧紧的。12年前开始学画,现在是一级画师,年收入十几万。

“谁不爱牡丹花,占据城市里的好东西。怀疑是洛川女神做的,太迷人了,打破朝霞。”平乐社区因为《牡丹花》成为中国“美丽乡村”建设的典范。

黄河边的“画家村”

“说起我们村‘草坡书画’的历史,已经有120多年了。”在新乡平原示范区韩东庄镇草坡村书画艺术交流中心,老支书舒江正在努力给外省客人讲解。“这次展览展出的2000多幅画,都是我们村七八岁的农民画师和娃娃画师画的,和全国各地的大咖公司竞争过……”

“哟嗬,中心建成的时候,你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。”话还没说完,一个年轻人拿着厚厚一叠规划图纸走了进来。这是老支书的儿子石,刚从区申报中心二期工程回来。

看到父子俩在现场唱“台剧”,大家都“大到不能看热闹”。

三言两语就说清楚了原因:2020年,在国外从事文化产业的石回国,和父亲谈起他在素有“画家村”之称的草坡村打造现代化、专业化书画交流平台的大胆设想。

石得到的是一句“骂”——在我们这种滩区的农村,那样做有什么吸引力?小字画能做大吗?另外,如果搞砸了,多出来的钱怎么办?

“咱草坡是有历史和渊源的。村东画家乔秀忠老师和太爷乔春秀是清末的“拉贡”。书画艺术有口皆碑,润物细无声。现在,父亲乔炯国一生都在研究书画,教书育人,草坡书画传承百年。也有品牌,也有基金会,但是保留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牌子,没有自己的品牌和平台。”钟磊打响指,慢慢反驳道。

当了30多年村支书的石树江一言不发,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。第二天,就找人投资并制定了计划...如今,草坡村到处是河流,鸟鸣声,风景如画,人们画着美丽的风景。这个1500多人的黄河滩区农村,从事书画的有500多人。农家乐里有画室,校园里有画院。

“有了高交流中心,大家都来了,外面的画师也回来了,大家的画技都长得快。你看,去年我们村字画产业综合收入近3000万元。”石磊高兴地说。

“这栋楼和三辆车都刷了漆。”杨,一个农民,忍不住了。其作品《河山之美》被人民大会堂收藏。

中原遍地都是墨。这些书画村只是众多书画村的一个喷子。据河南省文化厅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,通过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,河南现有书画专业村85个,从业人员近6000人,年经济效益过亿元。
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
分享到:
精彩推荐